小柴胡汤,经方中的王者之一。
在古老的《伤寒论》中,它被誉为"沟通天地"的方剂。细细想来,这汤里一半是阳药,一半是阴药,简直就是太极的化身!感冒、发热、胃口差、心烦失眠……小柴胡汤就像个万能钥匙,温润而不猛、清爽而不寒。想象一下,一个满面红光、略带疲惫的年轻人,喝上一碗小柴胡汤,马上就精神起来了!
小柴胡汤
【出处】《伤寒论》
【组成】
|柴胡半斤(24g)、黄芩三两(9g)、人参三两(9g)
炙甘草三两(9g)、半夏半升(9g)、生姜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
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
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证治机理】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
①伤寒邪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邪胜欲入里并
于阴,正胜欲拒邪出于表--故往来寒热;
②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致胸胁苦满、
心烦、口苦、咽干、目眩;
③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
④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
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
【治法】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入里者,则当吐下。今邪既不在表,又
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和解之法。
【方解】
①君药: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
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
②臣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
③柴胡+黄芩:二者相配伍,一散一清,恰入少阳,以解少阳之邪。
④佐药:半夏、生姜——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
呕。
③佐药:人参、大枣——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
参、大枣益气补脾,一者取其扶正以祛邪,一者取其益气以御邪
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
⑥参、枣与夏、姜相伍:以利中州气机之升降。
⑦佐使药: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用为佐使药。
⑧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则诸证自除。
【配伍特点】透散清泄以和解,升清降浊兼扶正。
【特点】本方为治疗少阳病证之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之代表方。
【辩证要点】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
咽干,目眩,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使用建议】原方“去滓再煎”,使汤液之量更少,药性更为醇和。
①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
②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
③腹中痛,是木来乘土--宜去黄芩,加芍药柔木缓急止痛;
④胁下痞硬,是瘀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
⑤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
⑥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疏风解表;
⑦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理财配资平台,开户配资,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