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刷到一个视频,一个大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哽咽:“我努力了四年,考过四六级,拿了奖学金,实习也做了,结果毕业还是找不到工作。”
台下的掌声很大,但没人能给出答案。
确实,现在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摆在那里。
岗位少,卷的人多,要求高,薪资低。
本科不行卷硕士,硕士不行再考博,一张文凭越来越像是延迟就业的入场券。
人们不禁要问:既然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还读大学干嘛?
问题看似尖锐,实则是个伪命题。
我们不能把“大学是不是值得”这个问题,简单地压缩到“好不好找工作”这一个维度上来判断。
就业很重要,但大学从来就不只是为了找一份工作那么简单。
首先,大学提供的是一个“缓冲期”。
很多人高中毕业时,对社会、职业、人生的理解几乎是空白的。
而大学,是个让人有机会探索自我、试错试跑的平台。
在这里你可以换专业、参加社团、谈恋爱、做兼职、出国交换……犯点错不至于掉层皮,干点傻事也不会立刻被现实锤得生活不能自理。
这段时间,很多人会慢慢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这个过程,光靠高中三年是换不来的。
大学真正的意义,未必体现在眼前。
我们这一代人太习惯于“立刻见效”,觉得我花了四年读书,就得马上有一个好工作、好薪水来回报。
可有些能力,是不能速成的。比如逻辑思维、沟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这些软实力,不像专业课那么“看得见”,但它们会在你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中,慢慢展现价值。
你以为大学四年没学到什么,其实只是它还没到“爆发期”。
再说回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大学无用,而是结构错配。
有些专业过度饱和,有些岗位早就被技术取代了,有些企业压低薪资,靠着供需不平衡为所欲为。
这是社会问题,不该全推给“读大学没用”。反过来想,如果你连大学这点竞争都扛不住,直接进入社会的“试用期”,你觉得会更容易吗?
另外,不读大学就一定好吗?
也未必。
你要是不读大学,十八九岁就去打工,可能起步早一些,但平台、圈子、起点全都不一样。
有学历的人未必一定混得好,但你总得承认,在大多数情况下,学历仍然是改变命运的门槛。
你可能看到了“没读大学也年薪百万”的个例,但你没看到的是,他们背后千分之一的概率,以及其他人默默无声的挣扎。
说到底,大学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大学,很多人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
我不是鼓吹学历至上,更不是说所有人非得上大学。
但如果你有机会、有条件去读大学,那还是值得的。
不要因为就业困难就全盘否定大学的价值,那是拿短期困境来否定长期回报。
而且我们也该反问一句:到底是“大学没用”,还是“我们从大学里没有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很多人花了四年,只是混个文凭;也有一些人,四年下来,不但拿了双学位,还积累了项目经验,提前搭建好了自己的职场路径。大学提供的是平台,但怎么用,是你的事。
我们不该质疑大学的存在意义,而该思考怎么在大学里,把它的价值最大化。
理财配资平台,开户配资,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