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最近日本那边动静不小,听说跟美国签了个大协议,有人说这比当年的广场协议还狠,日本怕是要把家底都赔进去了,难道日本是真的没招了吗?
其实去年夏天,特朗普一条社交媒体消息,说要是不赶紧签协议,就要给日本商品加税,一加就是25%,这话可不是说着玩的,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大多靠往美国卖挣钱。
这真要是加了税,东西贵了就没人买,工厂就得停工,工人就得失业,而且日本那边光是这税就能让国家经济少涨快一个百分点,汽车行业几百万人的饭碗都悬了。
股市也跟着凑热闹,一周就跌了不少,谁都看得出来,日本这是摊上大事了,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日本自己家里也不太平,国会选举,掌权的自民党输得惨,这还是头一回。
首相石破茂的支持率低得不能再低,身边的人都想把他拉下来,这时候美国又催得紧,石破茂没办法,只能派经济大臣连夜飞华盛顿,一边是国内骂声一片,一边是美国步步紧逼,换谁都得焦头烂额。
可美国到底想从日本这儿得到啥,能让日本这么难办呢?其实美国的要求简单又霸道,就三件事:让美国大米、农产品随便进日本,把汽车工厂搬到美国去,再拿5500亿美元出来。
可单说这大米,日本以前对进口大米收700%的税,就是怕本土农民没饭吃,美国大米便宜啊,成本才日本的三分之一,真放开了,日本农民就得喝西北风。
汽车就更别说了,日本车在美国卖得好,可要是加25%的税,丰田一年就得少赚几十亿,特朗普还放话说谈不拢就崩,吓得日本股市又跌了,国债都没人敢买了,日本就像被人拿住了软肋,想硬气都硬不起来。
熬到七月底,日本派去的大臣总算在社交媒体说“成了”,而这协议内容中,关税是从25%降到15%,但还得加上原来的2.5%,算下来也不少,大米关税直接归零,美国大米要像潮水一样涌进日本了。
更狠的是那5500亿,日本投钱,美国拿90%的利润,这不等于白给美国打工吗?有人说这比1985年的广场协议还狠,当年只是让日元变贵,这次是直接把日本的钱和产业都往外抽。
等到协议一公布,日本股市居然涨疯了,日经指数一天涨了八百点,汽车股更是往上冲了十几个点,交易员们都说,之前怕25%的税让车企活不下去,现在15%反倒成了恩赐。
可这高兴劲儿没持续多久,就被现实打醒了,日产说要把九州的厂子搬到美国,本土要裁三千人,丰田也说要在美国扩产,名古屋的工厂怕是保不住了。
农民那边更惨,北海道的稻农算了笔账,美国大米一公斤才六十日元,自己的要卖二百一,根本没法比。之前首相说不会牺牲农业,现在看来就是句空话,毕竟5500亿投出去,九成利润归美国,日本自己落不下啥好处。
不过日本一妥协,周边国家都坐不住了,韩国媒体直接说,下一个该轮到三星交钱了,菲律宾更惨,主动找美国示好,结果被加了19%的税,只能说美国这招够狠,拿日本当例子,看谁还敢不听话。
以前总说盟友多好多好,现在看来,在美国眼里,盟友不过是能榨出油水的工具,而韩国和菲律宾接下来怕是日子更不好过了。
但是没想到,这事儿居然让中国捡了点便宜,日本车企为了省钱,开始大量买宁德时代的电池、比亚迪的电机,这说明不管美国怎么折腾,企业要活下去,就得找性价比高的合作方。而中国的制造业底子厚,总能抓住些机会,可这机会能持续多久?还得看后面的变化。
回到正题,日本这签的协议为啥说是赌上了国运呢?我估计三十多年前的广场协议,不少人还记得,当时美国逼着日元升值,日本出口一下子就不行了,钱都跑到股市和房市,泡沫一破,就是三十年的低迷。
现在这个协议,比当年还狠,当年只是让日元变贵,现在是直接把产业和钱都往美国送,日本网民说这是第二次无条件投降,虽然难听,可也有点道理。
但是日本签这协议,也是没办法,再说,日本的安全还得靠美国罩着,经济上受点委屈,也算是交保护费了,可这保护费交得到底值不值,恐怕只有日本人自己心里清楚。
但是我估计签了协议,日本经济也不一定会立刻好起来,毕竟5500亿投出去,自己捞不着多少好处,本土产业还被掏空了,工厂搬走,工人失业,研发也跟不上,长期下去,经济只会越来越差。
但是不签协议,美国加税,日子同样难过,只能说日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往前走是坑,往后退也是坎,想靠美国帮自己走出困境,怕是打错了算盘。
如今看来美日这份协议,让日本陷入两难,为避高额关税,日本在农业、汽车业、资金上妥协,国内震荡,盟友不安,中国获短暂机遇。
回望广场协议,日本似在重蹈覆辙,靠妥协换生存,难有好结果。未来日本如何破局,还得看其能否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理财配资平台,开户配资,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