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夜晚仰望的不仅是星空的光芒,还有那浩瀚的银河,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字早已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在古代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中,中国的记录最为详尽丰富。因此,太空探索中也应该有中国人的身影。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航天梦想,真英雄杨利伟以无畏的勇气乘坐神舟五号,圆满完成了任务,这让中国感到非常自豪。
太空是一个充满未知的地方,可能会出现许多奇怪的事情,也可能发生意外。
杨利伟进入太空不久,就遇到了一件让他感到奇怪的事情。在他的飞船里,传来了阵阵急促的“敲门声”,声音低沉,像是从另一个世界传来的。每次响起,都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感觉毛骨悚然。
在杨利伟小时候的记忆里,飞机是一个重要的一部分。他于1965年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出生。绥中县紧挨着大海,景色宜人,旁边还有一个军用机场。
小时候,杨利伟常和伙伴们在机场附近嬉戏。那些身穿军装、头戴飞行帽、眼睛后面架着墨镜的飞行员们,他们威风凛凛的模样给生长在物资匮乏时代的杨利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后来杨利伟发现,飞行员们喜欢吃白米饭和白面食,这和他的家里常吃的粗粮很不一样。从那时开始,杨利伟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飞行员。
在杨利伟十八岁前,他和普通孩子没什么两样。随着年龄增长,他有了两个心愿:一是当火车司机,这是很多孩子都向往的工作,可以驾驶着庞大的火车,在铁轨上自由驰骋;另一个心愿是成为一名飞行员,这梦想更加特别。
在高三那年,空军来到杨利伟所在的学校选拔飞行员。面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选择,杨利伟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他回忆说,报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从小他就梦想成为一名飞行员;二是高考竞争激烈,通过率很低,只有3%。填报名表对他来说就像给自己未来多加了一份保障,是个聪明的选择。
在一次身体检查中,杨利伟的体能表现极为出色。在挑选飞行员时,有一个特别难的测试:让候选人坐在一个可以全方位旋转的椅子上,几分钟后椅子停下来,候选人要立刻站起来并保持直立。
在这一步上,很多人都没能通过。但是,杨利伟在转了十多圈之后,不仅能站得很稳,还能认准方向。靠着出色的身体条件,杨利伟成功入选,成为一名飞行员。
1992年,杨利伟在新疆马兰机场训练时,曾驾驶飞机在吐鲁番的艾丁湖上空进行了超低空飞行。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仪表显示气缸温度猛升,发动机转速急剧下降。这是飞行中最危险的故障之一——“空中停车”。在那一刻,杨利伟展现出了极高的心理素质,迅速调整状态,判断出了问题的原因。
杨利伟本可以跳伞逃命,因为艾丁湖人烟稀少,不会伤及无辜。但他心里舍不得那造价高昂的战斗机。在生死关头,他依靠唯一的发动机飞越了天山,最后安全抵达机场上空。
这时,另一个发动机也出了问题,飞机的动力突然没了。杨利伟迅速做出决定,放下起落架,一边和地面人员沟通,一边控制飞机,最终成功地将失去动力的飞机安全地降落在跑道上。
飞行大队的团长赶紧跑过来,紧紧抱住杨利伟,并当场决定给他申请三等功。杨利伟在生死关头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勇敢,为他以后成为航天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在他庆幸自己平安无事的时候,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也正式启动了。
如果说航天员是万里挑一的精英,那么优秀的航天员更是亿里挑一的天才。他们不仅要精通空气动力学,还要掌握基本的天文物理学知识。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1996年,杨利伟来到青岛,参加了航天员的选拔。
杨利伟在军队的初次选拔中表现优异,成功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当时共有12名飞行员入选。他不仅身体条件优秀,心理素质也非常棒,因此受到了高度赞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心理测试中的出色表现被认为是他的一个关键优势,这一点很少被人们提及。
评估人类心理素质常用舒尔特训练法,杨利伟是中国保持纪录的佼佼者。普通人达标成绩在20到40秒之间,而杨利伟只需3.04秒,这简直可以称为“超凡的存在”。
除了学习理论知识,杨利伟还要参加一种叫“过载训练”的项目。在这个训练里,他要坐在一台离心机上,随着机器的旋转,他会感受到强烈的后推力。
因为压力太大,有些学员出现了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眼睛常常发黑。但杨利伟依然没有放弃,他说:“当你觉得再也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其实成功就在不远处。”
杨利伟在五次常规飞行测试中,获得了两个99分和三个满分100分,综合技术评估中位列第一。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心理状态,杨利伟的表现都非常优秀。
在一次秘密投票中,他成功进入了“三人首飞小组”,并且是最被看好的人选。另外两位成员也是非常有名,他们是翟志刚和聂海胜。
2003年10月14日晚,杨利伟收到了上级的通知,确认他将独自执行这次飞行任务。在出发前,他的妻子竟然天真地问他:“你带衣服了吗?”尽管杨利伟表现得很镇定,但还是被妻子的话逗笑了。他回答说:“我要去的是太空,带衣服也没地方穿啊。”
尽管杨利伟没有带衣服,但他带了一把手枪。这并不是为了对付外星人,而是为了在万一降落到荒郊野外时,能保护自己不受野兽的伤害。
10月15日清晨五点,杨利伟穿着乳白色的宇航服,面带微笑,步履稳健地从“问天阁”的专用通道走出来。在他身旁陪同的是身穿天蓝色训练服的翟志刚和聂海胜。三人一同走到总指挥面前,杨利伟请求出发。
李继耐总指挥说:“可以出发了,祖国和人民都在期待你的胜利归来。”接着,杨利伟进入了太空舱,开始检查工作。他的操作非常精确,心率始终维持在每分钟76次,完全没有紧张和慌乱。
火箭在早上9点准时发射,点火了上百吨的高能燃料。火箭上的8个发动机同时喷出火焰,产生强大的推力,把火箭推上天空。
当火箭飞到三四十公里高空时,火箭和飞船开始剧烈晃动,出现了共振现象。人体对频率低于10赫兹的低频振动特别敏感,这种振动会让人内脏产生共振,特别是在大约60倍重力的情况下。
杨利伟经历了极大的身体挑战,他曾说:“我觉得我的内脏都要散架了。”
大家都不敢说话,只能依靠杨利伟的坚强来坚持下去。3分20秒后,整流罩打开了,外面的光线一下子照了进来。虽然阳光很刺眼,但它给了杨利伟希望。在阳光的刺激下,杨利伟的眼睛不自觉地眨了一下,这让他的大脑恢复了清醒。
这时,指挥大厅里传来一阵欢呼:“快看,杨利伟眨眼了,他还活着呢!”杨利伟从屏幕上看到几位白发苍苍的专家紧盯着大屏幕,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同事们的眼泪给了他力量,最终顺利进入了预定轨道。
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大约离地球300公里)后,透过窗户看到地球呈现出淡淡的红色,漂浮在无垠的宇宙中。
有时候,杨利伟可以看到地球上闪烁着如同银花铁树一样灿烂的闪电。几个小时后,他专心致志地工作着。突然,他听到了舱内传来类似邻居敲门的“咚咚”声。
那一刻,一向冷静的杨利伟心里充满了疑惑,心想:“难道真的遇到了外星人?不会这么倒霉吧。”
杨利伟心里一直在猜想着,毕竟他之前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平时的训练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突发状况,只能靠自己了。定了定神,杨利伟开始根据声音的来源寻找,弯下腰仔细查看舱内的检测仪器。
杨利伟仔细检查了一番,发现所有设备都运行良好,仪表盘上的数据也都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发现外星人的踪迹。不过,“咚咚”的声音偶尔还是会传来,他决定先不管这个问题,留待以后再查。
13年后,杨利伟才意识到,那“咚咚”的声音其实是个误会。神舟六号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返回地球后,技术人员检查发现,这是由于飞船内外的压力差导致最外层舱壁有些变形。随着压力增大,舱壁碰撞产生的声音就像有人在敲打。
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经过检查,发现是外层舱壁的材料有问题。于是,工程师们在“神七”号上用了更坚固的钛合金材料,成功解决了这个问题。
杨利伟在太空遨游了21个小时后,收到了返回地面的指示。在整个飞行中,返程部分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也是风险最大的阶段。
当飞船飞到距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逐渐进入大气层时,情况依然很危险。飞船以高速飞行,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让飞船外面变得通红。
飞船瞬间变成了一团燃烧的火球,更让人担忧的是,右侧的窗户开始出现了裂痕。杨利伟转头一看,左侧的窗户也出现了同样的裂纹。
飞船要散架了吗?杨利伟冷静思考后,给地面的工作人员回话:“可能没啥大问题,如果是故障的话,两边同时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
杨利伟后来才发现,外面并不是玻璃破了,而是防护涂层裂了。为什么只有一边裂了呢?这是因为两边用的材料不一样。
在过去的研究中,飞船外壳被烧得一片漆黑,使得工作人员难以发现裂纹。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飞船内部,谁也不会知道这个问题的存在。
杨利伟平安归来,飞船于10月16日清晨6点23分在内蒙古的大草原上成功着陆。他向迎接的人们说:“这不仅是国家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也是我个人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
杨利伟的太空之旅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就,更是中华民族航天梦想的实现。从那一刻起,他成为了历史的见证人,以极大的热情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航天先驱。
理财配资平台,开户配资,股票配资网址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